第(1/3)页 事不宜迟, 沈家村众人通过了这个决议后,沈青松不拖拉,翌日先去刘家村找刘队长。 他们这片地区种的红薯和中稻, 接下来就是收获的季节了, 早就弄好,早点用上, 村民们都能轻松一些。 “你们都决定好了?”刘队长诧异, 沈青松颇有些骄傲地抬头:“我们全票通过。” 刘队长羡慕沈家村这么团结, 看来沈青松在沈家村的影响力很大。刘队长深知做大队长不易, 就拿他们刘家村来说, 有些村民就不理解为什么花钱买破烂, 虽然少数服从多数, 结果是好的,不过他这会儿还在劝呢。 而沈青松竟然能让村民全票通过,能做到这样, 有这个能耐,刘队长对沈青松的态度更加敬佩。 “行, 那我们明天去找袁镇长?” 沈青松当即答应下来。 沈追龙知道父母要去镇上了, 十分紧张地叮嘱顾细一定要好好选毛线。 妈给的钱不是白给的,而是打欠条的,这每一根毛线, 都是他的血汗钱啊。 “放心吧,我一定给你好好选,要是你不喜欢,我去卖给其他婶子们, ”顾细道, “话说你的织毛衣技术学得怎么样啊?” 顾细对织毛衣不算擅长, 沈追龙是去找张兰芳学的。 沈追龙不好意思拿起自己的成品,“不太好。” 为了节省原料费,他现在是拆了劳保手套的线,用来练习。 村里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,旧了的劳保手套,攒起来,洗干净,拆下线,就能织出一件小毛衣给孩子穿,要是嫌弃颜色不好看,就用山上的一些植物染染色。 顾细一看,针路歪歪扭扭,“有待进步,不过妈相信你,你肯定可以的!” 沈追凤在一旁同样鼓励:“看好你哦。”最好早日让她穿上新毛衣。 沈追龙顿时挺直腰板,信心百倍。 “二婶还说,为什么我一个大男人要学织毛衣呢?我当时不好说是因为小甜的父母才起了这个心思,就说是为了爸妈你们织的。”他说到这儿,更加不好意思起来 原先他真没想到要给父母织毛衣,如果不是姐姐提醒,他今天就没有底气说出这个理由了。 “耳听听到了,立马收起准备嘲笑我织毛衣的表情,让大堂哥跟我学学。”沈追龙龇牙一笑。 “我向来觉得,无论学什么东西,都是学习,学习不分男女,”顾细脸上挂着激励的笑,“所以,无论你们以后要学什么,我和你爸都只支持你们。” 他们不怕孩子学习新鲜事物,只怕孩子不肯学。 沈追凤摸摸下巴,她要学什么好呢? 第二天一大早,沈青松和顾细赶驴车去县城。 顾细迎着朝阳,坐在沈青松旁边:“还是得买一辆自行车,方便。”有时候村里人也要用到驴车。 “待会儿顺便问问袁镇长有没有报废的自行车吧?”沈青松道。一事不烦二主。 顾细发出爽朗的笑声:“咱们尽逮住袁镇长薅羊毛真的好吗?” 沈青松:“袁镇长的羊毛多啊。” 两人相视一笑。 顾细这次跟着沈青松一起上去了,刘队长和袁镇长看到顾细,诧异之余,友好地和顾细打招呼问好。 顾细就坐在旁边看他们讨论。 袁镇长没想到沈青松和刘队长会这么快就来了,念叨道:“我都还没有和机械厂确定好。” 沈青松顺势道:“没有更好,袁镇长,我这儿还有一个建议,能不能问问机械厂那边有没有报废的自行车和零件。” 袁镇长看沈青松:“你认真的?” 沈青松一本正经:“是啊。” 刘队长想了想,跟上脚步:“那镇长,我也要。”有便宜不占是王八。 袁镇长好气又好笑,看看桌上的东西,最后选了一个橘子,扔过去:“你们两个……” 沈青松笑着接住橘子:“谢谢镇长。” 刘队长无辜道:“镇长,看吧,我老刘是最厚道的。” 袁镇长撸了一把快要秃掉的头发,“你们两个半斤八两,要不怎么其他大队不见来人,就你们两,天天来?” 和领导相处,不能生分,骂也是因为熟悉才能这样直白地骂出来。 袁镇长会这样说,其实反而是把刘队长和沈青松放在自己人这一边。 沈青松已经掰好了橘子皮,连着橘子皮分成四瓣,他递出一瓣给袁镇长,第二瓣给顾细,第三瓣给刘队长,最后一瓣留给自己。 袁镇长没脾气了,剥好皮,把橘子吃下去:“你这是太公分猪肉,人人有份啊。” 顾细别有深意地道:“镇长,见者有份呢。” 沈青松特地道:“我修车的技术还是不错的,已经和刘队长商量好,他们那边会先派几个后生过来跟我学习,到时我会教他们。” 袁镇长家里当然有自行车,但是谁还没几个亲戚需要呢。 “我问问,你们别抱太大希望,还有拖拉机这事儿,我也会和其他大队说,统计数据,到时大家一起买。” 袁镇长能做出一定能买到报废拖拉机的承诺已经很好了,刘队长还想说点什么,沈青松道:“那麻烦袁镇长了,我们等着您的好消息。” 出了门,刘队长已经反应过来了,和沈青松道谢:“沈老弟,幸好你刚才拉住了我。” 要是他在村里被别人连着追问一件事什么时候有结果,也会很烦。 “不用,相互帮助。”沈青松道。 刘队长哈哈大笑,拍了拍沈青松的肩膀,看向顾细:“弟妹,有空一起吃饭。” 顾细笑着点头。 和刘队长告别之后,他们先去了邮局。上次和康红康大姐说好了,要是有了足够的布料,就去找她。 不过这事一年也就能干个一两次,多了不好解释。 康红盼星星盼月亮,总算把两人给盼来了。 她有个侄女,最近在相看亲事,遇到了一个不错的对象,她嫂子和大哥宠女儿,最近在寻摸嫁妆呢。要是有新布,肯定长面子。 “顾老妹,你总算来了!”康红脸上挂着热情的笑迎出来。 顾细被这声“老妹”给弄得哭笑不得,“康姐。” 邮局有其他人,不好多说什么,借着查看有没有包裹,两人约定中午下班后在邮局后门碰面,顾细顺便买了几套具有纪念意义的邮票。 有同事问康红:“他们俩特地过来买邮票?” 康红怕露馅,点头:“对啊,可能就是觉得好看,想要收藏起来吧。”对哦,她还以为买邮票只是借口,没想到顾细真的买了。 从邮局出来,顾细摸摸肚子,“饿了。” 两人手里有钱有票,去国营饭店吃一顿,于情于理,都很适合。 至于两个孩子,咳,再甜不能甜孩子,再苦不能苦父母。 他们自己先吃饱了,回去后要是孩子表现好,他们再给孩子做。 不是有句话说吗,儿子女儿早当家,自己才能把钱花,他们俩做父母的正在往这条路上前进。 两人各自吃了一碗面,菜是红烧鱼,这年头能在国营饭店做活儿的厨子,果然是有真本事在,红烧鱼滋味十足,鱼肉鲜嫩,味道刚刚好。 吃饱后,距离康红下班的时间还有一些时间,两人去买毛线消食。 顾细把所有颜色的毛线都买了两团回去,事实上这个念头的颜色还是比较少的,来来去去就是黑棕灰等等。 她还很爽快地买了一斤不用票的糖回去。 她和沈青松不喜欢吃甜的,几个孩子喜欢吃。一斤糖能珍惜地吃好久,顾细不用担心他们会过度吃糖。 两人买好东西,早早地等在后门,康红很快出来,见到他们,立刻兴奋地笑了。 “跟我来,后面有个小拐角,平时很少人去那边。” 有沈青松在,顾细不怕去偏的地方。 “有什么颜色的布料啊?”康红试探问道,“有红色的吗?” 顾细掀开盖在上面的茅草,挑眉道:“巧了,还真有一块。” 康红眼睛一下子变大了,迫不及待往背篓一看,果然,最上面就是一块大红色的布,摸上去的手感十分好,一看就是高级货。 她惊喜地拿起来,毫不犹豫:“这块我一定要。” 顾细笑道:“可以,反正我们也只是看在和康姐你熟悉的份上,才能拿出这些布料。” 康红又翻了翻里面的布料,全都想要,她不好意思道:“我没带够钱和票,要不你们等我去我家那边,等等我?” 这块红布,肯定是让她大哥嫂子直接给钱和票。 顾细故意沉吟两秒,“康姐,我们可以信得过你?” “当然可以,”康红拿出收音机票,“我特地备着呢。至于手表票,我大哥那里有。侄女结婚,我大哥大嫂都都换到了手表,只需要一张,那就有一张不用。” 几人走到康红那条街的小巷子里,等康红进去,顾细和沈青松在沈青松背的背篓里放上了一些猪肉,说不定待会儿康红的大哥会想要。 如果真的能有手表票,光是这些布料,可能不太够,还得给对方钱。 康红和一个长得很像的中年男人走过来。 两人点头打过招呼,废话不多说,康大哥一见到红布就喜欢上了。 “同志,这个我要了,妹,你要多少布,先挑出来,剩下我全要了。”康大哥豪气道。 在康红毫不客气挑挑挑的时候,顾细装作不经意,和沈青松道:“背篓里的肉……啊,不是,是东西,太重了,你要不放下了吧?” 康大哥闻声抬头,目光灼灼看向沈青松的背篓。 而后,他试探道:“两位同志,小女最近要结婚,正好缺点肉,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多余的肉?” 顾细和沈青松对视一眼,看上去像是在用眼神商量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