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8洗尘(中)-《理想年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熊希龄端起酒杯,喝了一口,对汤化龙说道:“济武,当年‘宪友会’的成员,就数你的出息最大了。”

    “秉三过奖了。我没有做什么事,就是生了一个好女儿。”汤化龙谦虚地笑了笑,又很自豪的看向自己裤装的女儿。又道:“霖生兄领导同盟会在海外艰苦奋斗,他才是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。”

    “济武兄取笑了。”刘揆一苦笑着说,“我哪里配得上有功,真正有功的还是李大帅,他在武昌首义时亲冒矢石,他才是缔造共和,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。”

    李想也赶紧谦逊一下:“我那点功绩算什么?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英雄应该是卓如师、他这十多年来所撰写的数百万文章,不仅开启了今天的民智,而且对子孙后代都有不尽的启示。”

    李想说的是心里话。辛亥革命之后,他在对革命成功后的中国现状的痛苦反省中,深感这一切都是由于国人的文化素质太差的缘故。这种差,是全民族性的,不仅仅是市井小民、贩夫走卒,包括国会的议员、内阁的总长次长,甚至也包括自认为是先知先觉的革命党人在内。一场剧烈的暴dong可以推翻一个朝代,改换一个政权,但对民智的提高、素质的改善,基本上不起作用。中国真正成为强国,要靠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;而提高文化素养,靠的是教育。在鲁大师还没有出世之前,李想认为,梁启超是这方面当之无愧的大师。

    李想举起酒杯,由衷地对着梁启超说道:“卓如师,学生敬你一杯!”

    梁启超捂住酒杯说道:“我头有点晕了,我不能喝了。”

    李想立刻拿出公务员劝酒的架势说道:“卓如师,我说一句话,如果我说得对,您喝一口表示赞同,说得不对就不喝。”

    “你要说句什么话?”梁启超来了兴趣,众人也都来了兴趣。

    李想露出一个万人迷的微笑,说道:“卓如师,您的文章风靡中国,启发了千千万万人的心智,我从心底里尊敬您。我想,您应该把自己的一肚子学问拿出来,精心培养一大批教师,让他们也去写文章传播知识。如此,一个任公就变成了几十个几百个任公了。卓如师,你说我的话有道理吗?”

    “我明白了,李帅的意思是要我去当教授。”梁启超松开捂在酒杯上的手说。

    永久 】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