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青霜跪地颌首,沉声言道,“皇上,臣妾位份低微,一跃高居国母之位,岂能服众,臣妾惶恐万分!” “朕乃一国之君,圣旨一下,哪里有更改的道理。当日你不计前嫌替李氏求情,足以说明你宽仁之德,而替淑妃沉冤昭雪慰淑妃在天之灵,更足以说明你睿智非凡。我天朝有此贤德聪慧的皇后执掌六宫,朕心安,谁能不服!”皇上扬声高言,似在对青霜言语,更似在对满朝文武言语。 锡王率先出列,叩拜而下,“儿臣恭贺皇后娘娘。我朝得邱皇后执掌后宫,乃天下万民之福!” 满朝文武百官,稍一失神,立即附和着纷纷跪拜恭贺。 青霜无奈,只得谢恩接旨,“皇上,臣妾有一事相求。” “皇后但讲无妨。”皇上笑吟吟的上前搀起青霜,柔声言道。 “锡王原本乃当朝太子,当年失位是受人陷害所致。如今一切己真相大白,臣妾恳请皇上复锡王太子位份,以示公允。”青霜正色言道。 “哦,当年的确是朕错怪锡儿了...”皇上略作沉吟,低声喃道,来不及再次开口说话,锡王却扬声言道,“启禀父皇,儿臣当年虽然含冤失了太子之位,但儿臣却从未有过怨言。儿臣素来淡薄名利,而且儿臣的性格更是随意散漫,恐怕难以担当储君之位。儿臣恳请父皇依照原旨,允儿臣前往辽州封地为王,每年可入朝叩拜父皇即可。” “哦?锡儿,你竟有此等想法?”皇上诧异的言道。 “儿臣所言字字句句真心,还望父皇成全。”锡王再次连连叩首。 皇上沉默好一阵思绪,含笑对锡王言道,“罢了,既然是如此,朕便准你往辽州封王。至于太子一位...”皇上看了青霜一眼,淡声言道,“祖制有云,立长不立幼,立嫡不立庶,皇后,今日乃大喜之日,太子一位虚空己久,也是时候定夺了...” 皇上此言,青霜自然明白,祖制,立长不立幼,眼下皇上除锡王以外,仅有安妃的三皇子与自己的孩儿。若论立长不立幼规矩,则可立三皇子为太子。 而若是依照,立嫡不立庶的规矩,如今自己得封为后,所生之子自然为嫡出,自然也可承储君之位。眼下三皇子与四皇子任谁人得封为太子,均无可厚非。但三皇子己年满六岁,聪慧体健,而四皇子则只是襁褓中的幼婴,一切尚未定性,况且出世之时还是以双生子的身份降临。虽然之后,皇上向天下诏告,自己当日仅诞下四皇子,将早夭的小公主掩了去,但双生子的身份,却是不容更改的事实。 虽然皇上从不介意,但立储君乃事关社稷的大事,又岂是单凭个人意见而任意更改的。皇上故意如此言语,并非拿不定主意,而是当着众朝臣的面,替其固贤德之名罢了。 自入宫以后,青霜看尽了后宫的明争暗头,嫔妃之间争风吃味惹出祸事连连。身为帝王,虽然执掌万里江山,却往往为后宫的暗斗而心力交瘁。青霜不愿去夺那太子之位,她今朝被封为后,己是天恩。今后的日子里,唯一希望,皇儿能平安一生,逍遥一世便己足矣。 “臣妾谨遵祖制,立长不立幼,恳请皇上立三皇子-刘武为储。”青霜抿唇一笑,向皇上鞠身而拜。 皇上扬声大笑,“朕的皇后果然贤德,如此今日便是三喜临门。一喜,庆四皇儿满月,二喜,朕终于择得国之贤后。三喜,封册三皇子刘武为太子。” 满朝文武,齐声恭贺,锦华殿内外一片喜气,青霜唇边挂着浅浅的笑意,俯视着殿堂下一张张笑颜,心中感慨万千,轻声对皇上附耳言道,“皇上,凤位尊荣,霜儿受之有愧,今日汗颜承封后位,只为能永伴君侧,为皇上分忧解难,别无他求。” 皇上回头,柔情一笑,拾起青霜纤细的柔荑,同样低声言道,“霜儿,随朕上位!”(大结局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