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 谋划飞驒,培养小姓!-《日本战国:真田家的野望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熊千代,你还学了军法啊。”

    “哈!”11岁的小幡熊千代个头不高,站着身子才勉强与坐下来的真田信幸持平。

    真田信幸笑着说道“都跟谁学的啊?”

    “父亲在时对在下多有教导,爷爷留下来的行军布阵图在下也都查阅过。”

    “信玄公时期武田家每次出阵的记录在下也都背下来了。”小幡熊千代挺着胸口一脸自豪的说道。

    听到这里,真田信幸脸上的笑意消失了,随后便换上了凝重的表情。

    如果熊千代没有说谎的话,那这孩子还真有些东西。

    小幡不会是《甲阳军鉴》的编撰者、江户时期“甲州流军学”的开创者、武田家第一吹的小幡景宪吧?

    后世武田家能够“名扬天下”,所谓的“甲州流军学”能在江户时期盛行,就是因为有个叫小幡景宪的人搞出了一本《甲阳军鉴》,把武田家吹上了天。

    连带着江户时期的德川家和幕府各蕃都在学什么“甲州流军学”,搞的武田信玄的军法天下无敌一样。

    真田信幸越想越觉得像,不然哪里有这么巧合的事。

    “武田家历年的作战记录你怎么会有?”

    小幡熊千代连忙回答道“都是从爷爷那里流传下来的,父亲担任海津城代的时候曾专门搜集过。”

    “叔父带着我们逃亡越后之时,也带上了这些东西,我从小就看。”

    真田信幸这下已经相信了,眼前这个小幡熊千代绝对就是那个小幡景宪,不会错的。

    如果真是的话,那还真得好好培养一下,未来绝对可以成为独领一军的大将。

    “熊千代,从今天起,你便作为近习跟随在吾左右吧。”

    所谓近习,多是由大名家臣的儿子担任。在战时,可以获准留在总大将的本阵之中,学习和观摩行军布阵和指挥战斗。

    近习往往由很多人组成,称为“近习众”。相当于是军校生或者预备役军官,算是大名培养家中年轻武士的一种方式。

    见真田信幸让自己充当近习,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小幡熊千代顿时一脸激动的跪在了地上,“多谢主公!”

    一旁的铃木小太郎有些吃味了。

    凭什么啊,明明是我先来的!

    “小太郎,你也一样。”真田信幸自然不会厚此薄彼,何况小太郎对自己那也是忠心耿耿关怀备至。

    这下铃木小太郎总算重新露出了笑容,最后还不忘挑衅的看了小幡熊千代一眼。

    “行了,你们继续练习兵法吧。”

    末了,真田信幸还特地向熊千代嘱咐道“虽然军法是武士行军作战必须掌握的要领,但是兵法同样不能荒废。”

    “源次郎和才藏都在城中,有空你也可以去请教一下他们。”

    真田信幸发话,熊千代顿时认真起来,连忙表示明白。

    同时他也能感受到真田信幸对他寄予的厚望,眼中迸发出一抹炙热的眼神。

    信浓的冬季很快来临。

    大雪封山、道路不通,领内的一切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。

    入冬前,真田家的家臣们和信浓的国众都搬到了上田城居住,真田信幸自然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真田家一族齐聚在上田城的真田馆中,炉火旁围了一圈人。

    除了矢泽赖纲坐镇沼田城没有前来以外,其他的人都在这里了。

    真田昌幸坐在主位,真田信幸和真田信繁兄弟俩一左一右坐在两边。奶奶则抱着一张毯子坐在靠里一些,村松夫人和小山田茂诚并排坐在下面。

    小幸和其他女眷坐在最外面一圈,刚刚成为真田信繁侧室的高梨内记之女阿桐也在其中,她和小幸还是表姐妹。

    “也不知道母亲在大阪过得怎么样,她已经很久没有来信了。”人群中,村松夫人突然提起了山手殿。

    真田昌幸嘴角抽了抽,然后有些肉疼的说道“阿熏现在的开销越来越大了,上个月居然问吾要200贯,还必须是金子。”

    “在大阪城做人质要花这么多钱吗?”一旁的真田信繁张大了嘴巴,想当初他在越后要不是有上杉景胜资助,就真田昌幸给的那点钱早饿死了。

    真田信幸一脸好笑的看着真田昌幸,“父亲,你怎么不说母亲还为你求到了大膳大夫的官途呢?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哈!”真田昌幸图穷匕见了,他就是故意显摆的,“没错诸位,上个月朝廷的正式任命已经下达,吾现在已经是从四位下的大膳大夫了!”

    喔!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