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话音落地,在场的人纷纷发出惊叹的声音。 上个月,关白一条内基突然造访信浓,带着朝廷的任命诏书和官服印绶找到了真田昌幸。 或许是山手殿在京都的活动收到了成效,真田昌幸心心念念许久的大膳大夫官途终于有了结果。 为了表示感谢,真田昌幸还特地送了一匹良马给一条内基,把一条内基感动的不要不要的。 自从长宗我部元亲攻灭了土佐一条家之后,京都一条家的生活质量直线下滑。 这匹马带回京都,少说也能卖个十贯,够一家人吃好久了。 大膳大夫这个官途在甲信地区是有特殊含义的,当年的武田信玄便是领的这个官职。 “恭喜父亲!” “恭喜岳父大人。”保科正光声音最大,他坐在靠门的位置,生怕真田昌幸听不到一样。 真田昌幸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,他要的就是这种感觉。 真田信幸也被保科正光的声音吸引,然后对着保科正光说道“姐夫,听说最近伊那郡因为新的军役定书之事议论声很大。” “阻力很大吗?” 保科正光往前挪了挪,然后一本正经的回答道“法度颁发之后,很多国人对此事意见颇大。” “不过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武器装备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补充,只要后续的清点工作完成,问题也就解决了。” “倒是在下急缺三十支铁炮,听说源三郎从堺港买了一批,不知可否分我一些?” 保科家的军役中被规定要承担50名铁炮足轻,保科正光正为这事儿头疼呢。 “之前买的已经配属给足轻了,若是姐夫需要,我可以再从堺港订一批。” “只不过最快也要等明年开春去了,姐夫不如找父亲要点。”真田信幸的目光扫向了一旁的真田昌幸。 这老头子现在越来越抠了,真田信幸也找过真田昌幸好几次,想要一批具足,但真田昌幸根本没有搭理他。 这次有保科正光在,说什么也得找老登爆点金币出来。 “咳咳!” 被保科正光和真田信幸盯得有些发慌,真田昌幸轻咳了两声,然后说道“上野那边倒是有多的铁炮,不过最近关东的局势也很紧张,北条家正在大举动员。” “听说北条家新购了一千多支铁炮,看来很快便要发起攻势了。” “本家在上野的备战也在进行,暂时没有多余的铁炮能给你了。”真田昌幸无奈的看向保科正光。 保科正光叹了口气,“如此,也只能找其他国众置换了。” “姐夫不必心急。父亲早有明令,新的军役首次无法完成是不会收到责罚的,慢慢来吧。”真田信幸连忙安慰道。 真田家颁布的新军役制度牵扯面太广,为了不让家臣和国众产生抵抗情绪,真田昌幸特别规定,首次军役无法完成的免受处罚。 要是没有这项规定,只怕这会儿信浓国内早就炸锅了。 “你们若是有正事能不能换个地方说,今天好不容易一家团聚,能不能别聊政务?” 这时,一头白发的恭云院站了起来,颤颤巍巍的走向真田昌幸。 真田昌幸连忙把位子让给老母亲,然后一脸歉意的说道“是是是,母亲所言极是。” “来来来,都坐近点,吾给大家都准备了礼物。” “都是从越后买的,人人都有.” 屋内的气氛接着便热闹了起来,每人都笑语盈盈的从真田昌幸的手中接过了礼物。 真田信幸此时也一脸笑容的看着屋内的其乐融融,不过思绪却已经不知道飘向了何处。 马上就要过年了啊,这也是真田信幸来到这里的第二个新年。 天正十二年,终于要来了吗? 关于《甲阳军鉴》:没有具体的史料证明《甲阳军鉴》到底是写的,说法很多。 吉良更偏向于他不是由某一个人单独编写,而是武田家历年的各种行军部署、作战记录流传下来,然后由小幡景宪收集下来进行了一个汇总。 所以小幡景宪应该不是创作者,而是编订者。当然这只是吉良自己的看法,不一定真的准确。 第(3/3)页